硬线项目明年计划出光,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还有这些最新进展
2024-10-24 05:00 来源:东方网阅读量:6299
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一直被摆在重要位置。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
上海市科委负责人对第一财经介绍,上海已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在建4个,规划建设5个,总投资规模约350亿元,设施数量和投资金额全国领先。
10月23日,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公布,46项成果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29项成果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114项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虽然奖项总数比去年少,但评选难度和含金量都有所提升,例如,本年度自然科学奖占比达23%,远高于前5年15%均值,其中不少成果就用到了这些已经建成的大科学装置。
如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主线,加快向“强功能”跃升。接下来还有哪些重点布局?
大科学装置支撑科创中心建设
在位于上海科创中心核心区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有了最新进展。
上海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介绍,目前硬线项目注入器段其他设备已完成隧道安装,正在集成调试,计划11月开始调束;高功率耦合器、超导腔与波荡器等已经进入量产阶段;直线加速器两端的低温工厂建成,可在2开氏度温区提供12千瓦的制冷量,填补了国内长距离低温管线研制的空白。
在硬线项目不远处,还聚集了“鹦鹉螺”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等多个大科学装置。
上海面向物质、生命、量子、海洋等领域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以及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材料、化工、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战略需求,布局建设了上海光源二期、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蛋白质设施、转化医学设施、海底科学观测网、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项目、钍基熔盐堆研究设施、深远海研究设施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作为“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先启动项目,硬线项目法人单位为上海科技大学,共建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项目已于2018年4月27日开工建设。
硬线项目副总工艺师欧阳峥嵘对第一财经介绍,目前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设进展顺利,计划明年出光。建成后,它将成为未来十几年里全球仅有的三台高性能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之一,形成光子科学领域美国-欧洲-中国三足鼎立的格局。
由于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具有更高的亮度,更短的脉冲结构,和更好的相干性,能提供的X射线峰值亮度比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高10亿倍。欧阳峥嵘说,利用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X光光源,科学家可以对微观世界开展前所未有的极致探索,在能源、环境、材料、物理与化学、生命和医药等领域获取超高分辨率成像,拍摄超快过程“分子电影”并进行动态结构解析。
建成之后,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将与已有的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设施、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组成大科学装置集群,将为上海张江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子科学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有哪些重点布局
不只是大科学装置取得了诸多进展,上海市科委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基础研究组织实施机制改革顺利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新成效,张江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步伐加快,开放创新生态更具竞争力。
上海市科委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科学家在CNS《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三大国际顶刊发表120篇论文,其中封面文章4篇(全国9篇),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方案,试点开展成果赋权改革,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4850.21亿元,创历史新高;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区域创新合作更加紧密,长三角三省一市签订加强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建设首批12个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上述科委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将紧扣强化创新策源功能这个核心任务,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战略重点,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主要包括8个方向,着力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主体,有组织推进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布局,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网络,深化政府科技管理改革。
比如,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支持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快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全力实施好新一轮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着力强化集成电路产业链,全链条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在人才方面,将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机制,给予“人才+项目+产业”协同支持;健全科技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